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肾内科医师,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为患者解决各种肾脏病问题。远的不说,就单单拿这个月举例,经我手收治并诊断为尿毒症的患者已经有10来例了。所以对于题主的疑问“当身体出现什么症状就要警惕尿毒症了?”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在临床上见过太多太多。大家有所不知,其实尿毒症患者来就诊时症状各有不同,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做一期关于“尿毒症”的深度科普干货。
先来对“尿毒症”做一个分析、讲解
●尿毒症一词其实近年来热度是越来越高,原因就是它的发病率高了,所以大家听的自然而然也就多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国现存的尿毒症患者可以说是居于前列的,就在今年的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的年会上就谈到,截止到2019年12月底,从CNRDS中导出的中国血液净化数据显示(注:每一个透析患者其实都纳入了这个数据库中):血液透析患者为632653人,全国的血液透析中心为6362家,全年新增血透患者为134640人,算下来血液透析总患病率为452PMP;而腹膜透析的患者数位103348人,全国腹膜透析中心为1107家,全面新增腹的透患者为17380人,算下来腹膜透析总患病率为74PMP(数据来源: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
●我们国家对于尿毒症这一疾病是纳入特殊病种的,所以几乎是全额在报销。大家计算一下,所有透析患者全部加起来国家在医保基金方面其实支出是非常之大的,所以说尿毒症的防控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较为遗憾的是,我国成年人中慢性肾脏病(一共分为5期,第5期就是尿毒症)的患病率就可达到10.8%,但是这些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知晓率却仅仅只有12.5%.所以我作为一名肾内科医师,在业余时间其实也常在网络上做科普讲解,希望能尽上自己的一份力。
●那么言归正传,尿毒症其实还是比较通俗的讲法,目前在临床上我们对它规范的诊断名称其实叫做“慢性肾脏病5期”,这第5期也就是最晚期,所以也可称为终末期肾脏病。那么咱们是怎么定义你到底是第1期、第2期...还是第5期呢?业内作为常用的评估手段就是通过计算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来得出。依据国际公认的美国肾脏基金会制定的指南来分期:慢性肾脏病1期时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慢性肾脏病2期时肾小球滤过率为89~60ml/min;慢性肾脏病3期时肾小球滤过率是59~30ml/min;慢性肾脏病4期时肾小球滤过率是29~15ml/min;慢性肾脏病5期时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
●大家可能对于这个肾小球滤过率越来越小不太理解,其实这种专业的东西大家无需了解的太深入,你们只需明白,这是用来评估你的肾脏功能情况的,数值越低的话说明你的肾功能越差,等到达个位数或者达到“0”时说明你的肾脏几乎或者已经完全没有功能了,这时候它不能为你代谢各种体内的废物、毒素以及分泌各种人体必需的激素,你如果不治疗,就会慢慢进入一个少尿或者无尿、贫血、心衰、水钠潴留、全身水肿、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营养不良、酸中毒、脑病的状态,随时可能丧失生命,这就是尿毒症!
身体出现什么症状要“警惕”尿毒症,该如何预防它?
●那么通过我上面对尿毒症进行一个通俗的翻译,大家应该能清楚,尿毒症其实就是一个慢性病。那么既然是慢性病,它就不会像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脑出血、脑梗死等急性疾病一样症状来的那么明显。它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从慢性肾脏病1期慢慢发展到2期、3期、4期直至第5期。所以这第一点我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尿毒症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这并不影响病人可能一来到医院就被确诊为尿毒症。究其原因就是一方面普通人对于疾病的知晓率低,另一方面肾脏具有极其强大的代偿功能,它作为一个哑巴器官,你完全有可能在肾脏已经出问题时还没有任何的不适或者临床症状。
●所以大家一定要切记,不要去想着有什么特异性症状或者身体会像你发出哪些异常信号告诉你,你马上要尿毒症了,你要提前做好准备来预防尿毒症的发生。记住,通过这种手段去评判那是不客观,不理性的。那么我会来告诉大家如何科学的预防慢性肾脏病,科学的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这两点非常重要。我简单举个例子,像我门诊目前就有很多肌酐升高的患者在长期的随访,虽然这种慢性疾病导致的肌酐升高很难下降或者恢复正常,但我可以通过各种治疗手段让你的肌酐稳定在这个水平或者说升高的慢一点,比如几年内就升高几十或者一百多那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其实按照指南,如果是慢性的当你肌酐达到707umol/l以上就具备透析的指征了,所以我维持你肌酐水平的稳定其实也就是在维持你肾功能的稳定,让你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慢一些。没经历过的朋友可能不清楚,当尿毒症透析后其实生活是非常没有质量的,所以能晚点再透析真的不一样,像我手上也有一些病人虽然肌酐升高,但是经过积极治疗后上升的慢,到去世也没有透析,也是七八十多岁的人,那能多活一年说白了就多赚了一年,我们终归都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上。
●那么我们从尿毒症的高危人群来看,主要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65岁以上老年人、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者、高脂血症者、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者(如多囊肾)这几大类。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我国导致尿毒症的首要病因是肾小球肾炎,第二大病因是糖尿病,由于目前人们卫生观念的增强,医疗及经济条件的改善,肾小球肾炎发病率在逐渐下降,而糖尿病这个诱因占比随着糖尿病本身患病率的增加在不断增大,像欧美国家导致尿毒症的首要病因就是糖尿病。
●所以在尿毒症的预防上,业内其实也有一个“三步曲”来对慢性肾脏病进行早期的筛查。首先第一点就是测量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其次,要检查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第三要检测尿蛋白。在这个总体框架下,积极把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好,所以对于慢性肾脏病的防与治其实就是一个综合的调理过程。今天在这里我不会过多的分析你血糖血压血脂该用点什么药、哪种更适合你、你应该多久复查、你的尿蛋白该控制到什么水平、肌酐该怎么控制等具体临床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原发病或者或者说基础疾病都不一样,即使一样那具体病情也各不相同,我不能给出标准的答案,我能做的就是引导大家去了解这个疾病,去积极就医,去配合医生的治疗。
●那么身体出现什么症状要警惕尿毒症呢?其实上面我已经告诉大家答案了,有的人是因为血压高、血压控制不好、头晕来就诊发现的;有的人是因为全身浮肿、尿量减少来就诊发现的;有的人是全身乏力、没有胃口、恶心欲吐来就诊发现的;有的是因为并发了急性左心衰竭来就诊发现的...........。所以临床表现是千变万化的,这个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来给大家套。况且我们不应该等到达尿毒症或者尿毒症前期再来预防,这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我们要从源头出发,所以当你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者肾小球肾炎以及其它肾脏病时就要重视,积极配合原发病的治疗,控制好原发性疾病,才可能防范于未然,才是预防慢性肾脏病/尿毒症的正确之道。
综合总结
今天讲的内容比较多,没办法,尿毒症的防与治其实知识点非常之广泛,由于篇幅有限,我已经精炼再精炼的进行总结,专业的东西我没涉及太多,我就是希望把它写成一篇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看了能理解、有帮助的科普干货,专业的疾病诊治大家放心交给医生即可。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是我花费数小时时间综合多年的临床工作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健康保健观念群体有所帮助。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