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德云社排在第一名的相声段子,当属《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莫说是德云社,就是放眼望去近20年的相声作品,这段也是可圈可点!感谢郭德纲,还曾经有过愤青的阶段,现如今经历草莽沉浮,未必能出来这样有棱有角的作品。郭德纲1973年出生,是我的同龄人。他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在天津应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这位“嘎小子”少时就不好学习,专好戏曲相声。
95年二进京城后和张文顺、李菁组成“相声游击队”,在相声最低谷时期为了生计辗转奔波,我最佩服郭老师的一点,就是他为了爱好“不放弃”的信念,人经历逆境往往妥协,但在那个最困难的时期,他咬牙走了过来,证明他在《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里说的那句“我爱相声”肯定是发自肺腑!
99年“北京相声大会”成立,2000年郭德纲认识了于谦,二人开始搭档磨合,为日后张文顺因病退出后,寻求搭档解除了后顾之忧。2004年郭德纲于谦参加全国相声大赛,是他人生真真正正的转折点,在此间郭德纲遇到他的老师,当时担任评委的侯耀文!
侯耀文排除众异,顶着巨大的压力收郭德纲为徒,为中国相声的二次繁荣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有侯耀文的鼎力协助,2005年“北京德云社”开始火爆京城。就是在这一年“纪念穷不怕”的专场,郭德纲、张文顺说的这段《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
这段相声创作在郭德纲爆红之始,现在看来颇有些“一招权在手”的姿态,整段相声更像他的一场讲演,嬉笑怒骂间说尽了自己十几年坚持的心酸。
有种说法是,这段相声其实是一篇哲学文章,在我看来,更像是说出来的一小段“清明上河图”。特别是对天桥的那段表述,短短几分钟,清晰的描述了民国时期北京天桥一带的“百态民生”。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段子中对于同行的诸多玩笑,影射了他未成名前受八方打压的境遇,现在看来,当时的情绪表述过于犀利。但我想,肯定是经历过我们不知道的很多事情,否则郭德纲也不至于如此愤世嫉俗。
时至今日,郭老师早已功成名就,早年间层出不穷的经典段子已经鲜少问世,现在想来,估计一是因为德云社这一大家子吃饭问题,占据了他的绝对精力,二是近年虽也有小的波折,已不能撼动他的基础,锦衣玉食间也就少了些锋芒。
人在江湖间行走,郭老师未妥协于逆境,却妥协于浮躁的现实。还是希望他有机会再多出些好的作品,带给喜欢他的观众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